胡高频教授提醒民众,对于心肌梗死患者(🕓)来说,早期的救治至(🥈)关重要。两个“120”应该熟知熟记,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,要迅即拨打120;二是(📓)急性心肌梗死抢救(🚪)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,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,若能在120分钟内完成,可大(dà )大(dà )降低(dī )病(bìng )死率(🙍)(lǜ(📐) )和致残(cán )率,取得良(🍉)好的治疗效果。 3月15日,救助人员为雪豹“凌小蛰”治疗。 (西宁野生动物园(🈁)供图) (本系列评(⛳)论到此结束) 来源:人民日报 【光明论坛】 “上海医生会做手(📘)术”的事儿在草原上(🍡)传开,卫生院里患者更多了,院子里唯一一根电线杆上拴满(mǎn )了(le )马。王(wáng )万青(qīng )在院子(zǐ )空地(😙)上(🧑)搭起帐篷,给牧民当(👿)临时病房。 策 划丨蔡纯琳 “第一次见到曼巴时,我10多岁,他是个一米(🏋)八的大个子。”才得合(🐛)说,“那时候的玛曲草原生活条件太差,交通不便,牧民居住分散,大家有病就拖着,不到难以忍受(✂)的程度,很少有人去看医生的。听(tīng )说他(tā )是(shì )从上(shàng )海来的(de ),大人们猜想,他在玛曲草原待不(👂)了(💸)太久。” 最初,西医(🎗)并不被草原牧民所认可,直到1984年的一场外科手术,震动草原,让王万青成为(💭)了这片高原上最值(👉)得信赖的医生,也让当地人逐步接受西医疗法。 以技立身,以才报国。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(📄)激励下,更(gèng )多新(xīn )时(shí )代大(dà )国工匠(jiàng )在创新发展的征程上,不断续写着新的时代华章。 (😿)这位“草原曼巴”(曼巴(🍲),藏语意为医生)便是王万青。20世纪60年代,24岁的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(今复(㊙)旦大学上海医学院(🗃))医学系毕业后,只身从上海来到甘肃玛曲,扎根草原56年,他视藏乡为故乡、把牧民当亲人,如一(🐦)(yī(⛰) )座(zuò )“连(lián )心(xīn )桥”,用毕生兑现医者仁心的承诺。